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正向引導的力量讚美勝過責備

每天都有可能看到孩子需要提醒的地方,如果可以用正面語言的方式來引導孩子,不僅可以化解不必要的誤會,更是高EQ的展現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讚美勝過責備
【聯合報╱筱葳(高雄市)】 2008.07.10 03:00 am 哥哥在家常掛在網上,作息晨昏顛倒,以致怠忽課業,他和媽媽兩人常因言語不和,怒目相向。 有一天,母子兩人又劍拔弩張。事後媽媽向爸爸抱怨:「請你去告訴兒子,改改他的壞脾氣,我受不了他頂撞的言詞與惡劣的態度。」 爸爸說:「好,我會處理。」爸爸向來慢條斯里,以柔克剛。 隔天,哥哥表現得既和氣又有禮,還為家人買早餐。與從前相較,簡直判若兩人。媽媽忍不住好奇的問:「你是怎麼說的,竟有如此神效?」 爸爸笑著說:「我跟他說:『兒子啊,媽媽看好你前途不可限量喔!她說你網誌上的生活雜感寫得很好,描述生動,要繼續努力喔!』小作家,以後跟媽媽講話的時候,能不能態度客氣一點啊?」 在這一場太陽與北風的比賽裡,讚美的力量勝過責備,爸爸用溫和的態度終得以脫去了哥哥年少輕狂、剛強不屈的外衣。

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

面對困境最好的辦法是提出創新的作法

我目前應該是以創新班級經營的思維來面對班級的現狀,除了教師的態度外,還應該以更積極創新的作為來求突破。

榮譽點數是否有達到當初的目標,如果老師沒有適時營造,孩子很容易就忽略其存在的價值,要提出一套確實可行的鼓勵規則,讓孩子能積極去爭取好表現,再配合理財和消費的概念,讓孩子有更多的正向行為。

班級自治幹部是否有確實發揮功能,是否做到-物有定位,事有專人。可以用點數適時鼓勵幹部,也可成立專責公司,以發行股票的方式讓更多人一起參與,我目前想到的有-快遞公司.6-10便利商店.清潔公司等,讓自治幹部也可成為610企業,以企業化的思維來帶領班級,。

教室環境可以是充滿想像的創意空間,可以配合點數消費的概念,讓孩子運用教室的設備,

讓陽光帶來溫暖和希望

帶現在的班級需要更多的智慧,單方向的要求和提醒,不一定會有更好的進步,可能更換來更多的困境,有些孩子需要比較多的提醒,與其只看他目前須改進的地方,不如多看他有進步的地方,引導孩子邁向更多進度的方向。
老師的態度和做法可能也是決定師生互動的關鍵,多用正向溫和的語氣表達教師的期望,孩子才有可能打開心房,讓陽光帶來更多的溫暖和希望吧

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新聞停看聽,從事件中省思

今天發下一張新聞停看聽,因為近來班上也發生一些狀況,透過解析校園安全的新聞事件,應該是最好的機會教育,多和孩子聊聊一些保護自己的概念,相信會有比較多的自我提醒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新聞標題:學童惡作劇 校園安全教育警訊
●資料來源:國語日報 97年11月9日第一版
【諶淑婷/臺北報導】惡作劇可能會造成令人遺憾的傷害!
臺北縣新莊市光華國小兩名六年級女學生,前天因為認為隔壁班的同學「瞪」她們,竟然把整人墨水加到該班級的營養午餐中。結果造成二十三名學生身體不適,其中十三人因頭暈、腹痛送醫治療。雖然並無大礙,但醫師提醒,千萬不要把非食用的東西吃下肚,否則後果會難以想像。  這兩名女學生假裝要上洗手間,卻繞到午餐集中處,用借來的整人墨水,分別在湯和咖哩中滴入墨水,還問不知情吃下墨水的同學:「今天的湯味道如何?」 
輔導主任楊惠君說,當她們倆知道闖下大禍後,嚇得手足無措,掉下眼淚。家長已到校道歉,表示願負擔醫藥費及全部責任。校方將針對闖禍學生和受害班級學生,進行心理輔導。  
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,學生相處常見的報復、好玩、打賭等,都是不好的行為,心態上缺乏正確考量。她建議,家長應以校園安全的新聞為例子,教育孩子不要傷害別人,也不要讓自己被傷害。 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表示,整人墨水的成分包含酒精與異丙酚,學生雖然食用的量很少,但仍會有腹瀉惡心、頭暈無力等症狀。若倒入整罐墨水,可能造成意識昏迷、肝腎傷害,甚至心臟衰竭等嚴重後果。林杰梁說,學生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粉蠟筆、油彩顏料,也都含有重金屬成分,溶解後毒性較高,他提醒學生吃午餐前記得要把手先洗乾淨,再用餐。
【y88分享】一時的衝動,無論是開玩笑、報復或是惡作劇,很可能造成很大的遺憾;不成熟的思考模式常會帶來損人不利己的後果。平時就要從周遭的事情的前因後果,學會保護自己。

教室環境可以更貼近孩子的需求

天氣轉凉,但走廊上飲水機的水是冰涼的,心想:不妨把以前的熱水瓶來出來用,例外有一個水壺可以來拿裝冷水,如此,前一天就可以先幫孩子把冷水準備好,熱水瓶也可以調到60度溫水,孩子不需走出去,教室就同時有冷水和溫水可用,感覺還不錯。
其實,家庭教室是我的主張,以往我的教室就是比較有創意及人性化,或許現在對教室環境的期待已經愈來愈單純,但我還是希望燃起自己的熱忱和巧思,讓教室也可以有更多的驚奇和溫馨,做而言不如起而行,我要來發揮神奇魔術師的功力喔!

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

有夢有天空--我看〝12歲的天空〞

今天收到一封mail,是介紹一本新書,心有所感,那樣的年少也曾經觸動我的心,帶領孩子實踐很多〝童年的天空〞,我也在堅持中,實現自己的天空-營造一個快樂天堂的初衷。
隨著經驗和年歲的充實,看似增添了不少自以為是的智慧,卻可能流失了ㄧ些作夢的堅持,教學需要經驗,除了一些不可或缺的原則外,就是需要一些不怕難的傻勁。
愛與榜樣不是口號,而是存在孩子心中最需要的感覺,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多,有做到不代表有做好,如何做好是需要用心去經營的過程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12歲的天空一群小學生的夢想實驗書再大的神木都是從一顆種子發芽,但美麗的故事卻不一定要從「很久很久以前……」開始,也可以是剛升上五年級的第三週。彰化伸東國小六年丙班的小朋友,一年前突然接到一個任務──老師要他們把開學以來討論過的幾個話題當成「積木」,重新組合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計畫,用兩年的時間推動。這幾塊「積木」包括:畢業旅行、樂於助人、挑戰不可能、一個大計畫、台灣大人物。這個計劃有幾個難度:小朋友要自己搜集資料、決定採訪哪幾位大人物,自己邀約、定題目、採訪,然後寫文章、出書!他們要自己想辦法印書、賣書,然後所得一部分作為畢業旅行的基金,其餘全部捐給慈善機構。這個野心很大的計劃,當然有幕後推手班級導師的協助,然而從頭到尾孩子都是計劃中的主人。除了中途有出版社跳出來承擔出書,其餘每個環節都憑藉老師和孩子們自己的努力。伸東國小這個名為「童年‧夢想‧勇氣」的計劃,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迴響,經常有不認識的網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讚賞並鼓勵這群孩子。同時,孩子們真誠的企劃書也打動了許多「大人物」;願意接受採訪的對象包括沈春華、林懷民、侯文詠、姚仁祿、施振榮、洪蘭、徐莉玲、黃達夫、幾米、嚴長壽。當然也有拒絕。從執行計劃的第一天開始,在這過程本身,孩子已學習到很多東西。這本書收錄所有上述大人物的訪談文章,以及整個計劃的幕後過程。孩子們看「童年‧夢想‧勇氣」的觀點,值得所有同齡的孩子共享,他們的故事,能給老師和家長啟發。這群孩子未來的天空,無限寬廣。

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

同儕相處需引導,情緒反應需管理

班上有ㄧ位女孩子的眼鏡不見了,我請全班同學幫忙找,最後是ㄧ位男孩子拿出來,詢問之下發現,原來是他和那位同學在自然課時有衝突,因為心中有氣,就把她的眼鏡藏起來。孩子不知事情輕重,花了不少時間和他溝通,希望日後能有較妥善的想法和做法。
現在孩子對於事情的處理和後果思考若是不盡完善,想法太直接,就是可能做了不該做的事,徒增彼此困惱,嚴重更可能造成不小的遺憾。
從一件事看起,我會聯想到很多應和孩子溝通的重點,因為常看到很多社會新聞的背後,不就是沒做好情緒管理,不思後果而造成遺憾。不得不慎啊!

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

適度表達,勿亂方寸

現在的孩子難免有不成熟或脫軌的表現,適度引導絕對比惡言相向來的重要,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指導,而孩子需要改變的是他的轉變,有時孩子還摸不著頭緒,就換來一陣責難,還來不及反應,就需要面對回應,徒然只是一時的震撼,成效有限。
適度表達,充分溝通,接著就要有具體的行為指導,明確清楚,善用我訊息,但不要太情緒,若是亂了方寸,只會模糊焦點而已。

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有效經營點數成長,謹慎引導好表現

點數的加點一直是我所斟酌思考的重點,為避免造成負面效應,一星期以來並未和孩子討論,所以,從上週五到本週五,孩子的點數成長有限,相對在使用點數標東西的情形就不顯熱絡。
適時鼓勵好表現是榮譽制度的目標之一,好表現和應有表現之間的界定必須清楚,若是孩子是為爭取點數才表現,就失去啟發內在動機的教育意義,如何兼顧兩者是我在加點時的重要思量。原則上,我是將點數運用在行為表現上,而學習表現另以蓋榮譽章來鼓勵,是希望孩子在行為表現是相同的鼓勵環境,只要願意就有機會,而配合理財觀念,星期五結算榮譽章,當成定存計算,有幾個章就可以加幾點利息。
今天就先和孩子說明加點的項目,從午休表現、數學預習情形、上課前準備、準時到校、打掃表現、值日生工作等,原則上都是周五時再一起結算。
今日先請數學小老師將先前的紀錄轉換為點數,加上原有點數後,再拿出東西來標點,果然就熱絡多了,每週五的結算可以思考是否用一張個人生活紀錄表,讓孩子清楚紀錄,也較能隨時提醒和鼓勵。

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

營造友善環境,從小地方做起

班上的孩子各有特色,原本就是很自然的組合,但如果孩子在班上有明顯地被排擠,那就是需要被正視的重點,因為被排擠的孩子有其個人特色,正需要透過同儕的良性互動以求改善,而排擠現象若在班上形成風氣,將會是班級氣氛中的關鍵。
高年級孩子的個性已愈見明顯,同儕間的磁性效應自然而生,在班級群性的大融合中展性個性,接納彼此的特質是營造友善環境的第一要務,老師說的多,可能不如同儕間的相互影響,可以從一些小地方著手,例如:增進互動、好話交流、小天使活動...等,最重要的還是老師必須先以開放溫柔的心來引導班級的所有孩子,讓大家都在肯定接納的環境中相互影響。

用溫柔的心來溫暖彼此的情

有時會擔心自己愈來愈像教書匠,很會改作業,很會察覺學生問題,很會講解課程內容,很會....
經驗是智慧的源頭,卻也可能是僵化的開頭,太過聰明的背後是自以為是,需要時時檢視的不只是外在行為,更需要關照自己內在源頭的那份教育愛和服務熱忱,那是照亮我能持續樂在教學的源頭,教學歷程的轉變是無可避免的軌跡,但我是應該靜下來細細省思自己的教學模式。

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,才能處理好事情

情緒管理是常聽到的一句話,但他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生活中的必要功課。
高年級學生在行為和態度上會有明顯的轉變,無論是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必須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狀況,威權管理已不符合,也容易造成親師生三方的緊張關係,帶來反效果,尤其教育的目的是帶好孩子,過程更甚於結果,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轉變,提供正向思考的引導,明確合理的說明可以讓孩子更清楚面對事情的關鍵。
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前的情緒管理更顯重要,很多出現在班級氣氛和班級管理中的盲點,常常是因為老師沒有察覺自己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的〝我訊息〞,孩子接收到的〝我訊息〞有時和老師本身的期待有不小的落差,結果當然就是不言而喻了。

班級自治市結合品格教育

道德紀律是運用團體紀律( 包括規則的訂定、獎勵、糾正、懲罰等),促使學生於民主的班級或校園氣氛中,學習道德推理、自我控制、尊重團體規律,並增強其參與決策以及自治自律的能力。其要點包括(Li c k o n a , 1 9 9 1 ) 1 3: 紀律是道德成長的工具,而非為紀律而紀律, 沒有道德意涵的紀律僅是一種管理與控制; 規則的建立並非教師威權主義的表現, 最好透過學生參與及討論, 由師生共同制定, 並讓學生充分瞭解規則背後的道德價值,引發其遵守規則的動機與動力在於「做對的事」, 而非僅藉助外在獎勵或懲處。
當學生違反規則時, 教師應著重在促使學生瞭解規則的重要性, 並增強其對規則遵守的義務感,非一味指責或處罰;教師固然扮演教室中學生學習的正當性權威角色, 但有時亦可邀請學生共同分享權責, 讓學生從參與中學習自我管理。
因此,道德紀律應是自律重於他律,獎勵重於懲罰,且懲罰不等於體罰,同時必須要留意獎懲切勿流於形式, 不能傷及學生自尊或違反人權,亦應避免學生被施予標籤化。
品德教育採用道德紀律最普遍的策略就是運用「班會」( 廣義的班會, 非僅限於會議形式),
我國中小學校園對於班會雖不陌生, 但往往淪為教師訓誡及幹部宣布事宜,或是僅形式上投票表決的現象,所以如何「開好班會」且彰顯其教育的精神乃重要課題。依據美國學者Li c k o n a ( 1 9 9 1 ) 指出: 班會的意義在於班級成員定期( 例如每週) 的互動與討論, 包括全班的教師與學生, 主持班會者有時可為教師,有時可為學生, 最好能調整為大家面對面的座位以利討論。
班會呈現的型態可採多樣不限定會議形式, 最主要的目的是凝聚班級溫馨認同氣氛、促進班級民主討論參與感, 以及集思廣益訂定班規或解決班級問題等,其中所展現的品德教育精神為: 使學生理解並尊重他人觀點,讓學生在表達自我歷程中獲得自尊與責任感, 促進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道德判斷與行為能力, 以及培養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,共同營造班級氣氛以成為未來民主公民做準備。當然, 這種班會的精神也可運用於全校, 譬如學生自治組織或是設立學生法庭等。


強化班級層次學生班會與公約- 強化學校層次學生自治組織及其活動

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

榮譽制度結合「服務」的態度

發現學生在打掃和擔任值日生的表現有待改進,與其一昧地要求被動配合,不如運用榮譽制度鼓勵其主動表現,結果可能相近,孩子在過程中的心態卻不同。
榮譽點數只是鼓勵孩子主動付出的過程工具,是ㄧ種外在動機,但先讓孩子能有主動服務的表現,再進一步增強其內在動機的意念,也是配合班級現狀所採取的策略。

正向引導

在班上,每天都會上演不同的故事,無論是行為表現,或是同儕互動,都需要以智慧的方式來面對,或許孩子只執著於目前一時的感覺,但身為老師,有責任帶孩子看到以後的方向,正向引導才能發現新契機,努力是需要的,但用對方法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。

透過團體氛圍增進正向激勵

榮譽制度是鼓勵孩子爭取好表現,如果透過團體氛圍影響,應可適度激勵彼此,從而增進團隊的進步,正所謂:你好,我好,大家好,當大家都好時,每個人都更好。
基於此,除了思考孩子的個人表現之外,也應考量班級團隊和小組互動,必須適時安排團隊努力的目標,並從團體動力中,讓每位孩子的群性更加提升,進而增進個人的榮譽表現。

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

事前管理重於事後處理

學生的表現總需要適時的提醒,有時會因孩子的不同回應而有所感,但處理問題的本身是必要的過程,但事前管理更重於事後處理,對症下藥,才能讓可能的狀況盡量在掌握之中。
孩子的天性是自然呈現的,需要大人適時的引導,但孩子有時會因為不夠成熟,而無法了解老師的用心和關懷,責備的背後可能是更多的不滿,雖出於好意,也可能影響師生間的良性互動,不得不慎!

點數的使用要讓它有存在的價值和功效

今天開始思考如何運用榮譽點數來增進班級管理,發現學生的反應很積極,這正是我可以妥善運用點數來增進班級管理的契機,便從幾個目前班上最需改進的重點著手。
檢視班級目前的現狀,其實可以從學生的責任感和生活作息來思考。早上,到校時間和繳交功課的情形是ㄧ天的開始,也是顯現一個班級的開始;中午,飯後潔牙和午休情形是作息必須;放學前的打掃情形是責任感的展現。課堂表現和值日生表現也是可以鼓勵的項目。
點數不必要去鼓勵本來救該做的事,但可以正向鼓勵學生持續好表現,適時鼓勵和正向引導是運用點數時,必須謹慎思考的重點。
點數已經開始使用,就必須讓它有存在的價值和功效,首先,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,學生自然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,只是還會因學生的特質而有不同的重視程度,我可以在這幾天多提出增加其點數的方式,同時拿出吸引孩子們目光的競標物品,但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多謹慎,畢竟點數只是工具,不要讓它產生反效果,更不要變成自己的負擔。

先管理心情,在處理事情

今天的精神好,處理班務顯得有效率多了,看很多事情,也更加能抓到重點,感覺很不錯。
其實,班級管理重在效果,過程更重於結果,如果只是著重在學生當下表現的結果,並未能真正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,爾後很可能會再犯,防不勝防,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表象,而在於啟發內在的觀念和態度。
我應該先檢視目前班級的現狀,診斷後再對症下藥,相信必能有最佳之成效。

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

先求穩定現況,才能再求發展遠景

 今天有學生在上課以外的事,當下先用眼神觀察,但發現學生的表現依然故我,真是超過我的底限,當然就有所表示,只是我在想,這是我的班級管理還需再加強的警訊,當學生的專注和配合愈來愈自我時,擴散出來的影響是非常驚人的。
  小事不注意,大事難處理,該如何重建良好的班級管理,應該是我在思考創新班級經營前的檢視,先求穩定現況,才能再求發展遠景。

實施榮譽制度的目的

在班上實施榮譽制度的目的是希望增進班級管理,過程比結果更重要,更需要用心去思考,在過程中發現任何轉機,都應該確實去調整作法。
爲何要實施榮譽制度,鼓勵學生正向表現,如果有學生不重視,就應該直接思考該學生的行為模式,以關心的態度去了解其現況。